《破坏实验》上海首发:中国学者笔下的纽约伤痕与人间韧性

《破坏实验》上海首发:中国学者笔下的纽约伤痕与人间韧性

hyde558 2025-07-21 装修装饰 2 次浏览 0个评论

2025年7月18日,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明洁携新书《破坏实验》(广东人民出版社,2025年7月)亮相上海朵云书院戏剧店,以“纽约的伤为何与我们有关”为题,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陆晔教授对谈“纽约的损毁与愈合”。这部历时六年完成的非虚构作品,以人类学视角记录了2017年至2023年间纽约普通人在全球化退潮期的生存图景。

“深咖啡色”与“深蓝”:纽约生活色彩的改变

李明洁在分享中透露,书中章节按年份变色——2018至2019年的“深咖啡色”象征纽约如浓缩咖啡般的浓郁活力,而2020年后的“深蓝色”则隐喻不确定时代的忧郁深海。她特别提到2020年6月空荡的华尔街铜牛前,自己为陌生游客拍照时“两分钟的犹豫”,这种细微的信任危机成为理解纽约伤痕的钥匙。

物证里的时代暗码

陆晔教授聚焦书中极具冲击力的视觉记录:被木板封住的第五大道奢侈品店、复活节紧闭的墓园栅栏外堆积的鲜花。她指出,这些影像“正在从社会记忆中消失”,而李明洁教授的田野工作“为普通人争夺了历史叙述权”。现场观众通过书中披萨店主的“复市呼吁告示”等物证,直观感受到日常生活的被剥夺以及民众在社会动荡中的顽强抗争。

“承重墙”与“无穷的远方”

对谈中,两位学者多次提及“普通人作为社会承重墙”的命题。李明洁讲述纽约披萨店主用“一杯热水”建立跨文化理解的温暖细节,也揭露了俄乌冲突背景下移民家庭被迫迁徙的残酷。陆晔则反思:“当宏大叙事崩塌时,正是这些微小抵抗维系着城市的韧性。”这部“带有人类学体温的札记”的首发式,包括最终的签售环节,持续了两个多小时,冒着暴雨赶来的读者排起长队,用书籍连接起纽约与上海的双城记忆。

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版图里,没有一座城市是孤岛。一如鲁迅先生所言,“无穷的远方,无数的人们,都和我有关”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《破坏实验》上海首发:中国学者笔下的纽约伤痕与人间韧性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2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